博客年龄:18年0个月
访问:?
文章:3397篇

个人描述

邹蓝,江苏无锡人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级校友,研究员/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信研究所、国家体改委研究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官员。.著有 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1992年,北大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安全与危机管理 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China:New Horiz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and New York, 1986 co-author Les Relations economiques entre Chine et le Communaute Europeene et Leurs Evolution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87 译作 科尔奈 走向自由经济之路 合译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约翰-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日记选 天津百花 1991 中译英译作 苗绣 双语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散文集 中国西部孤旅 2000,明镜出版社,繁体字版

6月30日:香港、日本环境治理的一个秘密

分类:经济评论
2015-06-30 10:02 阅读(?)评论(0)
6月30日,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明天7月,新的一个月。


香港、日本环境治理的一个秘密    邹蓝

 

前两天京城一个环保界的一个老朋友南下,中午聚齐后直到晚上大吃大喝(他亲戚的老婆生日)结束,聚了10小时。

漫无边际的聊天,总会关联到环保。我说,最近西北一个省环保当局对沙漠排污企业开出了一千多万的高额罚单,以前一直嚷嚷而实际没有行动的状况,在老习老李手里真的动起来了。

他的看法是不算乐观。因为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污染借着产业迁移被饥不择食的县乡政府拉到中西部落地。对此,我是了解的。佛山陶瓷业部分转移到四川眉山市的夹江县,他还不知道。我是知道的。太湖蓝藻事件后,无锡太湖水质是有显著改善,那是因为重化工污染,转移到江苏中部北部去了。

他很感慨地说,现在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实际上都是这么样改善的环境。

他说,1997年香港回归前,他去香港调研香港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北京来人,香港环保机构有官员出来见面座谈。这哥们绘声绘色地说,当他问起采取了什么政策措施的时候,那官员用当时还很生硬的夹粤语发音的普通话回答说,很简单的啦,污眼(污染)企业搬深圳啦。

他也长期关注日本这个国家,60年代的水俣病那么严重,不过20年,日本环境状况就彻底改变了面貌。他逮着机会就问日本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多少年都不得要领,因为得到的都是政治正确的官话,孩子环保意识啦,企业花钱啦,政府严格执法啦等等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虚的,具体如何做他一直弄不清。

有好几年后一次他在日本,跟曾经担任过首相环境顾问的一个教授喝着清酒聊天,用中国话来说是酒过三巡,才得到了实质性的信息。

那教授说,主要原因还是产业向四小龙四小虎的转移。日本战后赖以复兴的企业,污染都很大,九州或北九州的水俣病实际上就是日本面上的工业污染的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他说,前后两次国际大事件的冲击,导致了日本产业的向外转移。

一是1973年的石油冲击。欧佩克为支持埃及和巴勒斯坦,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而突然将石油价格提高几倍,导致欧美国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而萎缩。日本能源高度依然海外市场,因此物价飞涨,企业一片愁云惨雾。后来,油价冲击在日本有所缓和。日本高层对于能源价格是否下调产生两派意见。一派说,该下降让企业日子宽松点。另外一派则认为,要让企业保持高效节能,就不能降。最后是不降派占上风。本应下降的幅度,变成了税,使得能源依然保持在高价位上。这就给日本企业以强烈的动机向外转移,用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以及高利润来抵消能源成本。80年代初期的广场协议,又使得日元猛烈升值,出口商日子不好过,但是进口商日子很滋润。当时四小龙以及中国大陆的发展都如火如荼,需要日本的投资,于是一大批产业都转移出去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也就避开了出口难的麻烦。

而在大规模向外转移之前,日本的企业,都玩了一些应付政府环保政策的花招。严重污染必然要倒霉的企业,社长(董事长)和副社长名单一大串,都是名义上的。而真正的社长,往往是排名最后的一个副社长。这样,一旦因为污染政府追责甚至抓人,名义的社长和副社长,一年抓一个,轮到真正的社长也得好几年。而这段时间里,钱也赚够了。被抓的替死鬼,家小都有企业照顾。时间换来了钱,钱能用来改善排污状况。最后,实在难办的企业也就转移走了。

污染企业一旦走了,对当地空气和水环境的污染就停止了。在这个基础上花点钱整治整治,环境就恢复了。

我一听,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前期辽宁辽河流域的污染情况,不就是如此情况吗?199811月,英国外交部智囊机构wilton park在伦敦以南的West Sussex地方其总部,召开一个国际研讨会,China at the Millenium世纪之交的中国。我受邀就中国的环境和区域发展状况发言。与会的有美国台北办事处的前主任包道格(Dougalas Paal),还有一个是近期突然180度转变对华发展前景判断的沈大为David Shambaugh。老熟人余永定,还有港中文大学王绍光也都与会。

我那次就污染的发言中说,老工业基地辽宁,辽河从科尔沁地区发源,一路经辽宁中部向南流到营口入渤海。历年来的污染极其严重。但是老朱搞了国有企业关门重组,不少企业停止了生产,突然之间,没有任何治理,辽河沿途的污染源消失了,水质也开始改善了。顺便说一句,将近18年了,我再没有关注过辽河,不知道近况如何。但是这么着一对比,想来日本那位担任过首相顾问的教授所说,真是千真万确。日本企业这么做,完全符合经济人的行为方式。

这么一看,西方国家的环境的优质,一方面固然是主动推进的;但是企业外包,产业迁移这样的被动改善,同样不能忽视。

外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现在都有偷偷出口到非洲亚洲以及中国的。因为人家现在富裕,能花钱买好环境。人穷志短的地方,就是污染,也是坏了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到手了。政府监管又不严,定期给红包,也就能打发了。

现在,沿海地区发达的多了起来,污染就转移到中西部穷地方去了,或者转移到东南亚去了。

真正的边污染边治理,不容易。只有停了污染,才方便治理。至于停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文章已经说了。

 

  最后修改于 2015-07-01 10:2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