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0个月
访问:?
文章:3397篇

个人描述

邹蓝,江苏无锡人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级校友,研究员/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信研究所、国家体改委研究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官员。.著有 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1992年,北大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安全与危机管理 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China:New Horiz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and New York, 1986 co-author Les Relations economiques entre Chine et le Communaute Europeene et Leurs Evolution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87 译作 科尔奈 走向自由经济之路 合译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约翰-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日记选 天津百花 1991 中译英译作 苗绣 双语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散文集 中国西部孤旅 2000,明镜出版社,繁体字版

苦孩子的两个极端

分类:文化评论
2016-07-25 08:22 阅读(?)评论(0)

 

苦孩子的两个极端

 

  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朱门酒肉都臭气熏天了,可是门外赤贫的人也非常多。

  以国家现在的情况,吃不上饭要饿死的概率虽然存在,但是比1960年相比,简直可以算不存在。但是,穿不暖的依然不少,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公益机构送寒衣到西北西南深山区的孩子们?

   能吃饱,能穿暖,但是却没有多少钱可以改善生活的。那样的穷人,也确实不少。

   贫穷是双刃剑。对于有志向的孩子来说,砥砺意志发愤图强而读书成才或经商成功,学手艺致富的都不少。但是摆脱不了贫困纠缠而长期或终身贫困的可能更多。

   发奋的苦孩子成才后,基本也有两大命运方向。

   多数是继续前进,珍惜这一切的来之不易而事业有成就,家庭也幸福。甘肃会宁那么贫困的地区,高考成功而成才的人不少,有的顺利在国内外读了博士,在中科院和国外大学任教的都有。这大概就是例证。还有不少不算富裕或者贫困家庭出身的官员,也都干得很好。这算是一个极端,良好的一头。

   极少数则因为初期的成才而开始执掌权力,这时,因为幼时家贫导致的对钱财的贪婪,就占了上风。部分苦孩子出身的小官、中官或大官,谋取权力官位方面动机强烈,实际目的都是两个字“财势”或“资源”。因此而栽倒的案例也不少。

   当然,非贫困苦孩子出身的官,因为贪婪而倒下的也不少。只是苦孩子出身的,因为反差强烈而更引人注目。

   有一次读报,看到一个案例。一对老表夫妇,二女一男都放在江西老家贫困山村。结果两个女儿因为很贫困加上没有家长在身边培育,结果两个女儿才1213岁,就极其物质,向往有钱的生活。给父母带到珠三角之后,看到花花世界,羡慕钱能换来好多自己梦想的享受,就敢偷出家里6000元的存折出走,在外头租了房买冰箱买手机,吃饭就上饭馆。没有几天就把6000元花光。没了钱,就低价卖了冰箱等东西,不计任何后果,过把瘾就死。。10多天后父母终于找到时,6000大洋早就全光了。大女儿三番五次出走,到发廊打工,跟人同居。小女儿也厌学而经常出走。

这俩孩子的长期命运,实际上已经基本决定: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因为贫困,她们受不起任何诱惑.

她们在该学技能的时候没有学,以后成年到社会上时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得不到报酬好一些的工作。除了买彩票有万一的可能侥幸得到大笔钱财外,她们基本没有可能通过干活得到合理体面的报酬。以他们的能力,也不可能如同长江商学院的女生田一样,邂逅一个大企业家。能傍上一个小店主,都是她们的运气了。而她们成婚后,估计对孩子的教育也够呛。

国际援助经验是,成功扶助了一个女孩,将来成为成功的母亲,一家的前途都能改善。报纸这个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反证。

   这个案例,实际上就是极度贫困导致的极度物质,禁不起任何一丁点的物质诱惑。所谓人穷志短,这俩少女就是这样。

   这固然是个案,但是如果社会能发展到穷人也能获得基本的尊严,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减少。

 

 

今天微信  邹蓝新山海经   在中国的边缘旅行


 

  最后修改于 2016-07-26 00:2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