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
博客年龄:18年5个月 个人描述邹蓝,江苏无锡人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级校友,研究员/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信研究所、国家体改委研究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官员。.著有 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1992年,北大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安全与危机管理 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China:New Horiz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and New York, 1986 co-author Les Relations economiques entre Chine et le Communaute Europeene et Leurs Evolution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87 译作 科尔奈 走向自由经济之路 合译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约翰-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日记选 天津百花 1991 中译英译作 苗绣 双语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散文集 中国西部孤旅 2000,明镜出版社,繁体字版 | ||
日志正文
|
||
无锡大运河 邹蓝
根据考证,京杭大运河唯一一段从城市中心穿过的河段,在无锡。 现在那河段中的南边一段,即无锡南长区清名桥段,已经通过复制旧式苏南建筑而搞成旅游区。其南端口密布古窑的遗址。河的西岸则是无锡纺织缫丝业的最早发源地。 因为介入了无锡有关清名桥段古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课题,我近期也读到了几本相关的书。 《古运河畔南长街》,中国华侨出版社。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因为还了,一时没注意哪个出版社出的。 《雪泥鸿爪》,曹荣之。他是无锡南长区的老区长,现在是无锡古运河研究会的副会长。这三本书,都有曹老的心血在里头。 一个政务官,退休后研究本土文化而且有相当成果。如果中国政务官退休后都如此关注文化历史和社会,而不是热衷在权势上发挥余热,那该多好。 还是说无锡的运河。现在从锡山脚下流过的主干道,是1976年左右开始新挖掘的。当时我也参与了挖河的所谓义务劳动。因为摊派下来,不能不去。宽200米左右,现在成了重要物流线路。之前古运河在南门向北时分为两叉,一叉向西通过文化宫桥、体育场桥到西门桥继续向北,而西门桥的南边,还有一叉向西南到现在的蠡桥旁边再折向西南,远远在无锡南部与南长街并行向南的那运河汇合。至于南门桥的另外一叉,则偏向东北,然后经火车站前的工运桥一带,再转向西北,到北塘大街那边,与西门桥下北上的那叉运河汇合,继续向常州方向。无论两叉,还是三叉,都是直接穿城而过。 《水绘的人事》,马汉著。此人没见过,听说是无锡新闻人。这书里留下的,以我的看法,是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无锡尚残留下的民俗风情以及城市面貌。而80年代后期起,无锡开始大拆大建。持续了25年左右的这个进程,已经把我这个在无锡长大的人,都不认识无锡的道路系统,无锡的城市格局。我长期生活在北京,现在还能根据一个地名,在脑子里确认从脚下到那个地方该选择什么路线走。而且坐车与骑车,或者地铁公交步行如何组合都能一清二楚。在无锡,我没这个本事了,只有无锡老城圈子以及外围还没失去记忆。至于从原来的城圈向外扩张十来公里的新地方,我根本弄不清东南西北。 马汉那书,里头附了一些旧照片。除了个别我能确认的旧建筑以及原来的方位,大部分都不知道原来是哪里。从这个角度说,老照片如果附有说明,可能更好。因为可以帮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无锡某几个具体地点的过去。 2013/2/27
最左边的粗线,是1976年开始开凿的新运河,现在的主干流。
最后修改于 2013-05-08 10:49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