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1个月
访问:?
文章:3397篇

个人描述

邹蓝,江苏无锡人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级校友,研究员/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信研究所、国家体改委研究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官员。.著有 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1992年,北大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安全与危机管理 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China:New Horiz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and New York, 1986 co-author Les Relations economiques entre Chine et le Communaute Europeene et Leurs Evolution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87 译作 科尔奈 走向自由经济之路 合译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约翰-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日记选 天津百花 1991 中译英译作 苗绣 双语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散文集 中国西部孤旅 2000,明镜出版社,繁体字版

大学生就业的难和不难

分类:经济评论
2010-10-08 10:26 阅读(?)评论(0)

  邹蓝  这是在近期的一个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座谈会上发言的部分内容。   

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个问题的严峻,前一两年就导致了嚷嚷大学生“创业”的小小浪花。之所以说是小小浪花,是因为大学生创业人数很少,创业成功的那更少。根据广东省的数字,2009年创业成功的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为4%,而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

资金,技能,商务经验等门槛,对年轻而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不利。这里就不展开了。

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发展大体有利,西方经济在复苏中,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因此这对就业也有利。但是落实在沿海少数几个热门地区,如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闽南三角洲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对就业未必完全有利。

首先,这些地区遭遇了金融海啸,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而在跟进调整。表现之一就是技术含量非常低的劳动力密集企业,不是迁移,就是关门。新产业要成气候,还有待时日。

其次,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这些房价奇高的地方,就是找到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也如同鸡肋一样无趣。房租、吃饭、交通/通讯费和年度回家费用一一支出后,所剩无几,而且买房定居下来的希望也不大。

第三,企业的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下,人力成本增加,招聘人手更趋谨慎。

总体来看,就业形势的严峻,是教育界和政府,社会都清楚感知的。对此,大学生们务必有心理准备。

但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给社会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我的比方是361行。新的361行层出不穷,不如,酒店试睡员、连帮人打游戏都能挣钱、美甲师、写手等等。青年群里知道的如此新行当估计还要多得多。

从宏观经济结构来看,中国经济中的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这里面就有许多就业机会。一般上人们的印象中,服务业,就是餐饮,零售,澡堂,洗衣等。那的确是服务业,不过是传统服务业,低端服务业。而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要扩张的,则是高端服务业,或者是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金融保险,广告策划,物流,报关等都是。甚至还有服务外包,商务旅行安排等。在美国NGO的就业,被成为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之后的第三部门的就业,数量也很可观。

实际上,形势再严峻,也比不上30年前的1977-1980年的就业形势。因为现在就业门路和能提供的就业渠道多多了。那时只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务农三条渠道。

1979年,全国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近2000万,达到1949以来待业人数及占人口比重的最高峰。大城市就业压力更大。北京市待业人员40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8.6%,平均每2.7户城市居民中就有一人待业。天津待业人员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7%。

庞大的待业队伍包括两部分:一是回城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其他落实政策人员;一是新增城镇劳动人口和其他城镇闲散待业人员。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回城的知青无业可就,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北京市的一份调查说:“部分青年经济非常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精神负担和压力很重,许多人思想苦闷,悲观失望。家庭争吵,婚姻困难,个别青年想自杀。大批青年无所事事,游荡在社会上,惹事生非,犯罪率上升。

经济持续发展,才能新创造就业;而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秩序安定的稳定器。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美国经济的焦急,一在恢复缓慢地让人痛苦painfully slow,二在就业几乎无增长。美国人自己的评价是“无就业的增长”。就业对各国都是重大问题。

 1980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要切实保障集体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合理利益”。这就是自我就业的个体户的发端。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 “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1981年10月,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

回顾这个历史,对现在的启发是:

就业的问题是一定能解决的。

现在经济发展了,除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人企业,甚至还可以海外就业,自我就业,就业的渠道还是很宽的。

以前哪里有那么多的就业门路?国民经济都差点到了崩溃边缘,官民合力,问题大致就解决了。现在经济发达,解决起来应该更容易。

促进就业,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企业的事情。还是个人的事情。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仅需要政策有利于新创造就业,也要防止政策有意无意起到摧毁就业的作用。比如,对街头摊贩的管理,还是清理,就是促进还是摧毁就业的区分。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pinglun/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