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
博客年龄:18年6个月 个人描述邹蓝,江苏无锡人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级校友,研究员/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信研究所、国家体改委研究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官员。.著有 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1992年,北大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安全与危机管理 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China:New Horiz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and New York, 1986 co-author Les Relations economiques entre Chine et le Communaute Europeene et Leurs Evolution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87 译作 科尔奈 走向自由经济之路 合译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约翰-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日记选 天津百花 1991 中译英译作 苗绣 双语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散文集 中国西部孤旅 2000,明镜出版社,繁体字版 | ||
日志正文
|
||
怕冷不怕热的印度人 邹蓝
这里的所谓冷和热,在国人和印度人的定义有10度之差。 国人从南到北,零度到40度。应该都能扛住。印度则是10度到50度。 在印度的第一夜,就是在宝莱坞的邻居英迪拉·甘地发展研究所(隶属印度储备银行,也就是印度央行)过的。没有想到的是,清晨醒来是因为研究院旁边居民区的阿訇在日出前用高音喇叭呼唤教民去做早礼拜。以前在国内,我只在西宁经历过这样场景。我嘀咕起来,1947年印巴分治时,不是穆斯林向西走到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向东走到印度了吗?电影《甘地传》里就有如此场景。巴基斯坦时任总统穆沙拉夫将军,就出生在德里,就是那时跟大人返回的巴基斯坦。我想像中,如此一来,印度的穆斯林人数不会很多了。怎么到印度第一个感受就是穆斯林社区呢?后来询问了出身旁遮普的锡克族苏吉特·辛格博士才明白,向西走的穆斯林主要来自邻近现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地理距离近就过去了。为此旁遮普现在也一分为二,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有一个旁遮普邦(省)。距离远的,贫穷而掏不起路费和路上食宿的的穆斯林基本都没有走。难怪呢。 2月下旬,是印度冷季后期,日夜温差大,白天在二十度以上,晚上到十度左右。这个温度对我们很舒服。但是在孟买,第二天看到印度英文报纸刊登的一条消息是,因为寒冷,不少孟买居民得了感冒和哮喘,还有冻死的。看来这里真是炎热,老百姓连十度都受不了。甘地研究院招待所床铺上只给我一条床单,睡了一阵觉得不对劲。赶紧把国内出来穿的棉毛衫裤再度套上身,然后用被单裹住肚子,安然一觉到阿訇的呼唤。孟买四个晚上皆如此过来不提。
热浪经常袭击印度导致大规模的死亡。2003年5月下半月,印度南部安德拉邦遭遇热气袭击,到5月31日,邦政府公布的因热浪而死亡的人数达到765人。 2005年5月下半月,印度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平均气温在43.5至47摄氏度之间。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当年的6月2日,印度全国有1045人在热浪中丧生。 2006年还是同样,印度各地截至6月19日有近200人因中暑和脱水而丧生。 东部奥里萨邦一些地区的气温已超过50摄氏度。该邦确认至少有75人死于热浪。南部安德拉邦和北方邦分别有50人和70人丧生。6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气温超过了44.2摄氏度,是2006年最热的一天,也是新德里近5年来的最高气温。夏季的酷热,一般要到6月初季风monsoon携带着暴雨从印度洋由南向北席卷印度时,才能结束。 印度非常或者说极其缺电。部长等高官都不用空调。那实际上是因为没有电,而不是不想用。有国人据此表面现象,认为印度官员廉洁自律。这是哪跟哪的事情?工厂和商场都常停电呢。
最后修改于 2014-02-07 11:50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list/culture/c161212.shtml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