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2个月
访问:?
文章:3397篇

个人描述

邹蓝,江苏无锡人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级校友,研究员/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信研究所、国家体改委研究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官员。.著有 巨人的跛足: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1992年,北大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安全与危机管理 2008,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China:New Horiz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and New York, 1986 co-author Les Relations economiques entre Chine et le Communaute Europeene et Leurs Evolution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87 译作 科尔奈 走向自由经济之路 合译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约翰-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日记选 天津百花 1991 中译英译作 苗绣 双语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散文集 中国西部孤旅 2000,明镜出版社,繁体字版

阶梯水价与中国水短缺,水安全

分类:经济评论
2014-01-03 09:56 阅读(?)评论(0)

今天,央视公布,政府将在全国推行三级或以上的阶梯水价,台阶基本上以1:1.5:3的级差设置。也就是基本水量价格为1,则第二级台阶为1.5,第三级台阶为3.据称,第一级价格的水量,以覆盖85%人口的平均用水量来计,而第二级价格则是改善性用水量,能覆盖95%的人口。那就是说,付3倍水价的,主要是5%的人口。

这对于中国缺水,尤其是华北缺水的现实,是一个来得已经晚,但是还不算太晚的应对。这显然是为东线中线南水北调导致的水资源供给价格上升做铺垫的。实际上在华北,没有南水北调,水价都应该调整了。不然弄到没水,社会经济问题更严重。

不过调了水价,污水处理要强化,同时非法打地下深井取地下水也要严惩,进而向地下偷排污水的,更要刑事治罪。

下面是前一阵我的一篇文章的部分内容。

 

                                          中国水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到2010年前后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12个百分点。

根据权威数据,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400余城市,即2/3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

对比以色列日本等国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很粗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大水漫灌在华北西北依然占主导地位。

我国气象学家的长期观察表明,1961-2011年,中国十大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除西北内陆河、东南诸河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余七大流域均表现出减少趋势。2011年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创下1961年来最小值。

水资源不足但是需求不减的前提下,不少地方过度开发水资源,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53%,海河流域更是超过100%,已经超过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漏斗,导致地面塌陷建筑物受损甚至坍塌。华北北京地区尤其突出。

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严重失职导致我国许多地方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而出现水质性缺水(有水还缺水,因为水体高度污染而无法用)。2010年38.6%的河床劣于三类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

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奸商为了逃避环境责任,居然打深井向地下排放污水。鉴于地下水占人类可用水资源量的97%,以及地下水浅循环一次在百年以内,而深循环需要上万年,向地下排放污水导致的水资源破坏,需要上百甚至上万年才能消除恶果。如此做法,尤其需要对法人和自然人进行刑事监控。

一般而言,对水资源的需求,是随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同步提升的。如果不停止并且扭转河流湖泊的水污染,停止并扭转对地下水的过量提取和污染,今后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必定会更加突出。但是到那时,我们能设想上海如同北京天津那样,需要从太湖甚至新安江,或者从洪泽湖直接调水吗?太湖不久前有过绿藻满湖满城,水乡无锡缺水,导致民生和经济短暂陷入困局的案例。

缺水还关联到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向来是用水大户,多年来统计占全国年总用水量的2/3。缺水必然导致粮食减产。

 

粮产下降以及相应的进口暴增,固然与土地种了房子有关,种出来不能吃的镉米现象也是原因,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旱灾或缺乏灌溉导致的产量损失。根据研究,过去10年内中国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从6.2%增长到12.9%,翻了一番。

世界银行的研究判定,中国的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为约每年2841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而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07年估计为2151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每年8549立方米),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 因此对淡水资源的开发强度,比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要大得多。

水利专业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水环境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利用强度超过50%时,则会蒙受严重影响。根据研究,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其中淮河流域达98%。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河北中部和北京的沉降,山东莱州湾的海水对地下水的入侵都已经很明显了。

因此,我国水资源前景非常严峻,水资源问题,已经提升到水安全的层面。

水价水权改革

我国水资源并非到了不可为继的地步。只要强制推广城市生活污水的中水处理技术和其他节水技术,城市鼓励渗透性路面铺砌,北方多推广耐旱粮食作物,严格限制工业污水排放,严格禁止过量抽取地下水并且严惩向地下河,地下深井偷排污水,情况再过若干年也不至于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问题是,水资源在中国的各级领导阶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水资源只是当做诸多原材料中的一种。而为经济发展,将水资源的实际成本压低,甚至无偿利用。如果能象电价、汽油价格一样上涨,可能大大有利于促进节水意识以及节水生活方式的普及。因为水价低,排污水方式也轻易,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进一步促使大量可饮用水被生活或工业、化工污水污染为不可饮用的污水。

鉴于我国水资源已呈现稀缺性,其固有的经济收益性进一步提高,而权属性也在凸显,因而有效管理有偿使用的资源应该纳入国民经济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的议程之中。

水资源定价、水利用效率、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污水处理与循环、上下游利益协调、按照流域进行水资源管理等,也都需要立即着手推进。这与世界银行的建议方向也是大体一致的。上下游公平补偿的案例,尤其体现在近期国内记者调查发现的丹江口水库以及汉江上游湖北陕西的严重污染。这些地方没有利益动机为北京与华北的1400公里远处的居民保护水质。

同样,如果不给云南、贵州的上游水资源环境保护补偿,那么西江上游在若干年后,是否还能在珠江口的中山、珠海、澳门出现咸潮时,还有干净水放出贵州天生桥水库来解救海水压城的困局,都是问题。

顺便说一句,美国的流域管理的要点之一,就是跨州河流的管辖权归联邦政府,而州内跨县河流管辖权归州政府。

水资源的产业化和资本化,是改革的方向,而且还能在此资源基础上培育起我国自己的一个产业体系来,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管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都很重要。

浙江西南部两个县,早几年就已经在水权交易方面做出了尝试。但是这方面引进外资水务集团导致若干城市水价剧烈上涨却又影响了民生。如何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权衡,既能节约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又能保障基本的民生权利。这是水权改革方面的一个重点。

水资源若管理不善,则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因为关联到粮食安全问题,若出现水资源困局,必然成为我国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若不幸真出现如此困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腾飞,都将成为空话。

 

  最后修改于 2014-01-04 00: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文化艺术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culture/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